2/16/2012

別把悲傷留給自己:看電影《心靈鑰匙》

昨晚受邀去觀賞電影《心靈鑰匙》(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)的特映會。事前知道這部電影的演員有湯姆漢克斯和珊卓布拉克,就相當的期待,因為兩位剛好都是我很欣賞的演員。事前也看了一下故事簡介,原來是跟九一一事件有關。



9歲小男孩奧斯卡(湯瑪斯霍恩飾)的父親(湯姆漢克斯飾)是個珠寶商,在2001年9月11日上午八點多的時候人正好在紐約世貿大樓第105層跟客戶開會,遇上了被恐怖份子劫持的民航機撞擊大樓。世貿大樓轟然崩塌,父親突然的離去,讓奧斯卡難以承受,因為父親不只是父親,更是奧斯卡最好的夥伴。奧斯卡曾接受過高功能自閉症的測驗,暗示他在人際互動上有困難。父親為了引導奧斯卡,總是會設計各種謎題讓奧斯卡去找出答案,讓他在找答案的過程中與陌生人接觸。

父親去世後,奧斯卡封閉起來,而就在一周年時,奧斯卡首次走進父親的房間,房間裡父親的衣物都還原樣保留著。他一時好奇,翻找父親留下的蛛絲馬跡,偶然發現了一把古舊的鑰匙,裝著鑰匙的小信封上還寫著一個名字。奧斯卡認定這是父親留給他有待解開的謎題,便在紐約市展開了地毯式的搜尋計畫……

電影中,奧斯卡小小年紀展開的大規模搜尋,正貼切反映出他執拗地想要找回跟父親之間瞬然斷裂的連結。他懷抱希望,走遍紐約各地只為透過一個名字找出父親遺留的謎底。他獨自咀嚼著悲傷和憤怒,不願接受母親(珊卓布拉克飾)的安慰,但是為了達成搜尋任務,他又必須挑戰自己的恐懼:他本來就不是一個大膽的孩子,連盪鞦韆都不願意試,九一一事件之後更拒絕搭地鐵、過橋、害怕飛機和擁擠嘈雜的人群……所幸後來,出現了一個神祕的老人,在這場搜尋之旅中陪他走了一段。

故事後半段的轉折鋪陳得很好,奧斯卡真的解開了鑰匙的謎,只不過謎底並非他原本渴求企盼的答案。而最初以為戲份較弱的母親角色,在接近終場的時候補足了失分。最令人動容的,是看奧斯卡這個小男孩如何釋放心中累積的悲傷、憤怒、罪惡感,以及對父親深深的思念。

整體來說,這是一部有梗的電影,從頭到尾並無冷場,雖然我會預期,懸疑的情節到最後一定會出現意料之外的轉折,但是那轉折設計得很好,讓劇情環環相扣,而電影所要傳達的訊息也因此更完滿了。電影中對於父子感情的部分有刻意的著墨,而男孩的創傷經驗也因為老人角色的出現而有了隔代的呼應。事後得知,本片是《為愛朗讀》導演史帝芬戴爾卓執導,編劇為《阿甘正傳》、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的艾瑞克羅斯,是不是,有水準以上的表現不足為奇啊。

這無庸置疑是一部療傷電影,對經歷過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美國人民來說是如此,對在災難意外中痛失親人的孩子來說也是如此。

電影透過很巧妙的劇情安排,讓內心封閉的奧斯卡與陌生的紐約人產生連結,那些人用各自的方式陪伴他消化痛失親人的巨大悲傷。我想這某個程度上是一種非常美國式的情感支持方式:對陌生人的善意與祝福,尊重人有表達情感的權利和自由,正面樂觀向前看,挫折再沉重也以正面積極的態度收尾。這樣的療癒,相信對美國人民來說是很受用的。

另外,我想,我們真的很少在災難意外發生之後,專心注視兒童與青少年所經歷的心理路程。透過奧斯卡這個角色的詮釋,提醒了我們,年輕孩子的心靈有其繁複深沉的一面,在重大創傷後所產生的情緒,並不能僅靠著時間去治癒或緩和。雖然每個孩子都不同,有些神經大條,有些敏感脆弱,但我們都不該以為孩子還小就否定其情緒的存在與深刻的程度。尤其,失去親人是一種永遠不可逆轉的人生處境,未處理的情緒有可能成為人生中不可承受的負荷。

原本以為這只是一部溫馨感人的電影,看了之後才發現,它意在傳達的情緒強度非比尋常。另一個意料之外則是,湯姆漢克斯和珊卓布拉克的戲份相對較少,而飾演奧斯卡的湯瑪斯霍恩與飾演老人的麥斯馮西度,則有令人驚豔的演出。

攝於紐約世貿大樓原址附近的一個紀念碑(2011年5月):
Dedicated to Those Who Survived September 11, 200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